潮新闻客户端 石嘉浩

“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李白魂牵梦绕的天姥盛景,化作诗词千古流传,而如今的浙东唐诗名城,大佛寺、十九峰、天姥山等各大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于天姥山水间;“碳水王国打卡地”遇见南街,地道特色小吃吸引着男女老少大快朵颐,触发最原始的碳水味蕾。今年上半年,新昌县旅游人次较同期增长27%。


【资料图】

面对“井喷式”的游客增长量,该如何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前不久,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新昌县公安局签订全域旅游景警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就旅游警务站设置、安保协调、安全走访、活动演练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新昌县所有景区对全国各级公安民警免费开放,力争将新昌打造成全国首个景警文化交流基地,为浙江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新昌样板”。

据了解,早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初,新昌便成立旅游警察大队,结合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在主要景区建造了旅游警务站,让新昌旅游与警务深度合作,用公安蓝的忠诚和担当,一路守护着文旅蓝的“诗和远方”。

外婆坑景区旅游警务站

点亮诗路“平安灯”

“警察同志,我的包不知道落哪了,我们是外地来新昌玩的,包里装着很多重要的证件,丢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天姥山下,正在景区执勤的旅游警务女子巡逻队接到游客求助,民警一边安慰,一边将丢失物品信息特征等发布在“景警联盟”微信群中。10分钟后,根据群内景区商户的反馈,队员们及时将物品归还失主。

“在新昌旅游遇到困难,就找旅游警察。”这是最近来新昌游客的最大感受。为提升涉旅类警情纠纷效能,新昌公安与旅游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联席、联通、联巡、联处、联宣”的“五联”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求助救助、矛盾纠纷等,通过“景警治安联盟”微信群即时处置,处置时间由原来的32分钟缩减到平均13分钟。

“在景区有专门的警察,我们来这里游玩也安心多了!”夜晚,来自江西的李女士在下岩贝村体验夏日露营,她惊喜地发现有公安民警巡逻的身影,这让她“安全感”满满。新昌公安平安的“护游”模式集巡逻防控、景区讲解、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新昌各地旅游景区的“平安灯”,为游客排忧解难。 “我们的基本功就是要成为景区的‘活地图’,让执勤也能成为一道风景。”新昌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张理钢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尤其是“夏季行动”以来,新昌县共投入巡防民警、辅警2万余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3万余人,群众满意率提升至100%。

守护石城“烟火气”

夜幕降临,烟气升腾。在繁华的南街上,碳水小吃的香气令人陶醉,随着“碳水王国”这张金字名片名声打响,新昌“碳水经济”逐渐红火。为守护石城“烟火气”,新昌公安民警带领着义警、社区、志愿者等队伍走街串巷,通过显性用警、科技巡逻等方式,对商圈、地摊、夜市等重点场所开展车巡、步巡、空巡等多形式巡防。同时,开展巡逻防范、反诈宣传、隐患排查等,为群众上好安全防范“公开课”。

“夏季旅客多,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旅游经济的良好保障,我们延伸巡防触角,最大限度消除治安隐患和盲点,让您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新昌县公安局副局长郑亚明说。

增添别样“心警务”

上个月,在新昌举行的十九峰机车音乐节开幕,上万名乐迷和摩友热情参与,点燃了一场热烈的夏日万人狂欢。千名摩友组成的机车巡游队伍,从康乐广场出发,途经千年古刹大佛寺、古风古韵梅渚,30公里最美骑行路线上,交警“荧光绿”和摩友的“万紫千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为守护夏日道路安全出行,新昌公安开展护航亚运“途安”百日攻坚、“夜鹰”等行动,实时掌控车辆流量,科学部署警力,在各主干道和景区出入口道路,交警部门针对路面标志线缺失、警示标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排查,从“心”出发和游客“同频共振”,创造出人车平安的交通环境。

根据新昌全域旅游景区分布广泛、旅游线路长的实际情况,新昌公安整合社会、景区、公安等资源,实行动态调控警力措施;深化宣教引导警示,切实提高如“一老一小”、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骑手等群体的宣传到达率,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图片由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