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礼记·大学》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古人素来重视家教,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家训。学习这些家训,对于我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教育子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品读一下宋代包拯、陆游和清代曾国藩的家训。

北宋名臣包拯,人称“包青天”,以廉洁奉公、执法严明闻名于世。包拯还是治家能手,他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晚年还为子孙立下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寥寥数语,字字千钧,以此告诫后代若是为官,一定要清正廉明,决不允许伤天害理、贪赃枉法,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后不得葬入祖坟。这则家训如同铁律,对包家后世子孙影响深远。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八十岁续作《家训》,其对子孙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发人深省。《家训》中,陆游以其父“皮带断裂,麻绳续之”、姑妈回陆家不食包子宴等事,教育子孙以俭朴为荣,生活莫奢靡。

陆游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子孙,为人处世一定要明辨是非、与人为善。陆游说,他一生从未害过人,别人对他不好,有出于嫉妒的,有出于误解的,也有为一己私利的,“察其内情,多可原谅”。对于那些指明自己错误的,不应耿耿于怀。陆游犯过错误,很是后悔,劝诫子孙要引以为戒。他说的犯错误,是指曾为奸臣韩侂胄写过文章,后被牵连,污了清名。作《家训》后第五年,陆游与世长辞,留下悲壮的言志诗《示儿》,这两则文字皆用词恳切,让人动容。

不像包拯的家训那般直白、严厉,也不像陆游的家训言辞恳切,曾国藩的家训为后世留下的是修身立德的实用智慧。

曾国藩告诉子孙后代,一辈子慎做三件事、多做四件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

慎做的三件事,一是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约束自己,做到心志宁静。二是慎言,不要信口开河,以免招致祸患。曾国藩说:“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他自己一辈子都是这样做的。三是慎交,即交朋友要谨慎,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要看重朋友的品质,不必在意朋友的多少。

多做的四件事,一是多早起。一个家庭能不能兴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家庭成员能不能坚持早起,不能坚持早起,意味着家庭成员会慢慢懈怠,从而渐渐失去富贵。曾国藩根据祖上治家八字格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改编了八条家训,其中一条“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就是告诫子孙不能睡懒觉。二是多读书。曾国藩时常对子女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他还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三是多劳动。曾国藩认为,勤劳能影响人一辈子,经常劳动的人能自强自立,遇事也能坚强。他临终时说,“习劳则神钦”,人如果勤劳,连鬼神都会敬畏。四是多实践。曾国藩经常告诫子孙,不能眼高手低,实践才能出真知,实干才能兴事业。

纵观曾氏家训,概括起来就是:家亡--嫖和赌,家贫--懒和惰,家败--暴和凶,家和--情和爱,家兴--勤和俭,家安--忍和让。真可谓金玉良言,发人深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