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塔已成为矗立在大运河畔的城市副中心新地标
【资料图】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
到通州燃灯塔下转塔祈福,乘游船领略千年运河风光;到昌平游览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白浮泉遗址,看郭守敬如何引水济漕……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北京“地方”运河文化特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取得实效,成为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的重要文化承载,通州区的“三庙一塔”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更是大运河北京通州段标志性景观,很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文庙、燃灯塔、佑胜教寺、紫清宫在这里和谐共存了400余年。
景区内全高56米,13层的燃灯塔是千年大运河漕运的航标,元明清时期,漕运船只从杭州起锚北上,过天津,奔张家湾,往北再行约8公里,就能望见燃灯塔。船夫们看到燃灯塔,就知即将抵达通州城。如今它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地标。“畅游文庙,转塔祈福,人们能从中切实感受到漕运对北京城历史的贡献。”通州区文旅局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说。
据了解,2017年以来,北京市不断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传承发展。通州燃灯塔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清下闸、路县故城、玉河庵等大运河沿线文物及重要考古发现被列入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相继开展了万寿寺、白浮泉遗址、八里桥等一系列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文物风貌整体明显改善。同时,北京市针对大运河河道与水工遗存、运河附属设施遗存等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大运河白浮泉遗址考古勘探1.03万平方米,发掘243平方米,基本明确九龙池范围以及白浮泉的历史流向;完成了万寿寺东路、张家湾古城东城等重点考古勘探工作。
今年4月,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白浮泉遗址)正式开园。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引白浮泉作为元代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如今,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存。经修缮保护,承载白浮泉历史文化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向人们更好地展示着大运河文化。
“4月8日开园当天,我们入园的客流就已经接近1万人,五一小长假更是吸引了超过1.8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参观,至今公园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今后,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推出的年度特色活动,把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北京运河文化的打卡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水利爱好者前来打卡。”昌平文旅集团大运河事业部负责人芮园介绍。
目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白浮泉遗址)的龙泉禅寺内,正在进行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展览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这里的书吧则汇集了全球运河水利的相关书籍,水利爱好者走进书吧,一定不虚此行。
芮园介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为免费开放,为了更好地让市民了解运河文化的历史,今年端午节,公园举行了北京昌平2023端午名校龙舟友谊邀请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4所高校的龙舟队参赛。这也是十多年以来昌平区首次举行的水上龙舟赛,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助威。今后,园区还计划开展夜游以及与运河文化有关的系列研学活动,让白浮泉“活”起来。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水紧密相连,2022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通航,今年5月开始,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运河游船夜航全面开启,打造运河华彩夜游,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据游船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期,游船夜游的上座率甚至超过了白天。“如今,大运河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的重要承载,已经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绿色运河、生态运河,成为北京城市的亮丽符号。”任德永说道。(王薇 黄亮)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京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