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条明末时期的驿道两边虽然建筑不多,但人来车马喧,客至商贾兴,已是非常的繁华。在城南的驿道边上,有一座永康会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只可惜后来几经修缮,已不见本来面貌。现存建筑为当地村民自筹款项于2004年修复的,并供奉了胡公大帝及其他佛像,俨然成了一座胡公祠了。胡公即胡则(公元963-1039年),北宋永康人,进士出身,做了四十年的官,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为朝野所称道。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百姓民不聊生,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受诏许,百姓感其德,立祠祀之。永康人更是将其以“大帝”供奉之,走到哪供奉到哪,以祈吉祥平安。兰溪最繁盛时,全国各地商人在兰溪所设会馆多达二十几个,但大多设于城内,以方便聚会、商议大事。独有永康会所建于城南的大云山麓、婺水之畔,令人费解。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婺水东南从永康经郡之南门,而西北抵兰溪与衢江合。”既然这是永康的水,曲折不挠历经艰辛地来到兰江,那面临家乡水自然是永康会所的最佳选择,一来便于码头货物运输,二来以解永康人的思乡之情吧。
在永康会所门口,还保留着一棵大樟树,挺立在驿道中间,在它的周围都被浇上了水泥,路边的一些野草坚强地沿着水泥的边缘,一点一点地爬到道路中间来。这一条曾经繁华如烟的城南古驿道,如今已是蹄声渐远、车马罕至了。那么,如何唤醒这条本充满生机的城南驿道,以推动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白草堂,文学梦想麓人悟道,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