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千万年后的世界。尽管如今的海洋早已在南极环流彻底消失之后遭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相当于如今加勒比地区的浅海海床上,生长着茂密的海草。阳光透过清澈的海水,这些海生被子植物得以疯长。


(相关资料图)

当地的维度太低,气候潮湿炎热,此地最多样的海生哺乳类——鳍脚类并未涉足于此,但其它的哺乳动物早已在这片海域开始了新的征程!在附近的海岸上,经常趴着一群身躯肥硕、四肢粗短的动物,这些是始祖海啮兽,是海啮兽类的较早期的代表,它们的祖先是类似海狸鼠的动物。它们体型较为庞大,体重大约30-55公斤。

和此时的其它海兽不同,它们的食物几乎只有海草,这与早已灭绝的海牛目有相似之处。始祖海啮兽的门齿能轻松又快速地将海草的根茎咬断,臼齿则能快速碾碎食物。

始祖海啮兽的四肢长有蹼,它们的后肢虽短,但十分粗壮有力,它们在游泳时采用后肢和尾巴同时上下摆动,但在转向时,则换成后肢交替的方式划水。它们的尾巴也已经演化成了扁平的尾鳍,就像曾经埃及的某种蝾螈以巴拉帆鹈鹕嘴的恐龙那样,不过依然是圆形的。

尽管始祖海啮兽的游泳能力较为出色,但它们繁殖和休息时依然会返回沙滩,它们每年都会繁殖2-3只幼崽,幼崽需要九个月时间才能成年。由于始祖海啮兽的食物几乎全是海草,这些低能量的食物使得它们的乳汁营养成分较低,这使得它们的幼崽成长速度相对于鳍脚类比较缓慢。

这个时候,最新一批出生的幼年海啮兽已经有半岁了,已经初具游泳能力的它们来到水边跃跃欲试,有些胆大的直接一头扎进水里,再过一段时间它们就能跟随母亲觅食了。

喜欢啃食海草的不仅仅有海啮兽,犁齿犀鲷是一种最大可达米的大鱼,哪怕性成熟时体长就可达60厘米,它是羊鲷的后代。和祖先相比,它们的体腔占比更大,更大的尾鳍也能提供更强的机动性。它们的幼鱼身体非常扁平,能用身体和背鳍上的刺卡住天敌的嘴,使得捕食者难以吞下,幼鱼食性很杂,海草和各种无脊椎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这可以使得它们快速成长,成年后它们身体拉长、加粗,同时它们的鳞片也变得更为粗厚,再加上背鳍上的尖刺,它们几乎没有天敌,食性也几乎是纯素食的。

犁齿犀鲷的牙齿十分厚实,它们最前面的牙齿类似门齿,用来啃断植物根茎,而后面的牙齿则特化成了类似臼齿的结构,上下颌各有三排这样的牙,可以用来压碎食物。这些大鱼成群结队,肆意啃食着海草。

由于这里的海草实在过于茂盛,平时犁齿犀鲷和始祖海啮兽并不会为了食物大打出手,但一只刚刚下水探索的幼年始祖海啮兽由于过于靠近犁齿犀鲷,犁齿犀鲷张开大嘴向它冲去,将这只海啮兽驱逐。

还有些动物尽管通常不会啃食海草,但它们也离不开海草丛,例如新隆头鳚属的小鱼在此地非常常见,它们的祖先是唇鳚科鱼类,它们体长大约7-20厘米,它们遇到捕食者时会躲藏在海草丛中,它们用锐利的眼睛寻找并捕食海床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此外它们的颜色非常鲜艳。它们的尾鳍相比祖先更为发达,更加擅长游泳。有些时候这些新隆头鳚还会跟在这些食草动物后边,伺机捕食那些被它们惊扰的无脊椎动物。

这些数量庞大的新隆头鳚跟随着食草动物觅食的时候,它们鲜艳的外表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几条1米多长的矛盖鱼被它们吸引了过来,新隆头鳚被突如其来的捕食者吓得躲进了犁齿犀鲷群中,尽管有几条倒霉的新隆头鳚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被矛盖鱼吞入腹中,但大部分都安然无恙,对于这些大家伙来说丝毫没有满足它们的胃口。

矛盖鱼是锯盖鱼的后代,相较于祖先,它们的体型更大,平均体长就有1米,极限个体可以达到2米。它们的上颚向前倾斜,下颚则向前突出,它们的牙齿非常细小,完全无法切割食物,但可以固定住猎物,它们捕食非常依赖速度,矛盖鱼拥有极强的爆发力,下颌在捕猎时会向外弹出,随后就将猎物吸入口中。它们通常遨游于亚远洋,但也经常在海草丛、河口、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地方觅食。

这些矛盖鱼很快就离去了,它们去寻找其它的食物。很快,这些新隆头鳚又重新开始觅食,其中一条被一块灰黑色岩石旁的小虾吸引,似乎是一只格外诱人的垂死小虾,新隆头鳚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份每餐,但这是一个陷阱,等它反应过来早已为时已晚,那块“岩石”突然张开大嘴,毫不留情的将这条新隆头鳚吞入口中。

这是一条钓竿虾虎,一种大型化的虾虎鱼,这一条大约90厘米长,是一条大个体雄性钓竿虾虎,这是一位擅长伪装的捕食者,它们不需要主动出击,它们是灰黑色的,会伪装成一块石头,下颚上有一块皮肤衍生物像极了一只小虾,平时它们呆在海底守株待兔。钓竿虾虎的嘴巴和身体都非常宽大,牙齿也变得又细又长,不过它们的尾鳍并不发达,游泳能力较差。

这里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小鱼,它们从不会躲藏在海草丛或者食草动物中,它们依赖速度躲避捕食者,鲱银汉鱼是一种以海洋表层浮游生物为食的小鱼,阳光透过海水也滋养了藻类,藻类则成为浮游动物的食物,而它们又是鲱银汉鱼的食物。

鲱银汉鱼身长15-35厘米,它们尾柄纤细,它们的尾鳍巨大又分叉,身体侧扁,呈纺锤型,它们的背鳍和腹鳍延伸至尾柄。鲱银汉鱼还有一双非常大的眼睛,用于觅食的同时还可以更快发现天敌。

可这次,即便是拥有出色运动能力的鲱银汉鱼群也九死一生了,刚刚狩猎失败的矛盖鱼已经盯上了它们,凭借着出色的爆发力,它们像是一发发箭矢一般扎进鱼群中,突出的下颌能瞬间弹出将猎物吸入口中。

很快,其它的捕食者也被这动静吸引过来,一群宽咽鸥从空中俯冲而下,它们的喉咙宽大并且具有弹性,喙也演化得更长,下颌也可以张开,并且体型还非常巨大,身长超过米,体重可达10公斤,所以哪怕是大个体的鲱银汉鱼也能轻松吞下。它们无需潜水,只要漂浮在水面上,等待着被赶到水面的鲱银汉鱼群就行,它们连鱼带水一起送入嘴中,然后它们通过控制舌头和下颌肌肉将嘴中的海水排出。

这些宽咽鸥从远处的海岛上飞来,此时也是它们的雏鸟生长发育的时节,双亲此时喙轮流外出觅食,它们能利用修长的双翼在海面上四处搜寻食物,狩猎结束后它们飞回巢穴将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雏鸟。其中一只宽咽鸥吃了太多食物,导致身体过重难以起飞,它只能浮在海面上了。

鱼群还吸引来了附近的敏龙鳖,这种成年后体长能超过1米的海洋爬行动物具有很快的游泳速度,它们伸出头部,突袭着鱼群。敏龙鳖的龟壳已经退化得非常柔软,身体被软骨、肌肉和厚皮包裹,已经完全演变成鳍状的四肢提供了非常强的游泳能力,一条粗大的尾巴则起到了舵的作用,它们的脖子平时可以缩起来,但在捕食的时候可以将头探入鱼群中。龙鳖的祖先是亚洲的淡水鳖,大约5500万年前进入海洋,随后逐步在全球各地的温带热带海洋中扩散,和早已灭绝的海龟一样,它们还是需要上岸产卵。

但这场盛宴也戛然而止了,一种更大的捕食者到来使得食客们匆匆忙忙离去,这是一条身长近3米的低平钺额鲨,当地最大的捕食者之一,敏龙鳖和矛盖鱼迅速游向远方,宽咽鸥们快速的扇动翅膀,双脚在水中不断划水,随后脱离水面飞上蓝天,而那只因为吞下太多食物而难以起飞的宽咽鸥也不得不吐出一些食物。附近的食草动物也立刻有所回应,始祖海啮兽前往了水更浅的水域,犁齿犀鲷更是摆出了防御姿态,它们聚在一起,将尾部护在中间,因为低平钺额鲨会撕咬它们的尾柄使它们失去游泳能力。低平钺额鲨继续在附近搜寻合适的食物,它有的是耐心。

就在这时,海床上缓缓爬过一条年轻的雄性钓竿虾虎,它不敢闹出过大的动静,以免自己的伪装失效,但它闯入了同类的领地,这正是那只身长90厘米的雄性钓竿虾虎的领地。钓竿虾虎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绝不会容忍自己的领地中出现同类的身影。这只大个体钓竿虾虎毫不犹豫的朝着较小的同类撞了上去,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的伪装术早已被天敌识破。

低平钺额鲨凭借着敏锐的视觉,很快就锁定住了目标,随后它一口咬住猎物,将其撕碎后吞食。

低平钺额鲨由某种斜锯牙鲨演化而来,它们的额部低平、宽大,有些像是月牙铲,它们的眼睛不仅朝前,还同时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它们的头部还具有了化学传感器、电子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功能,这有些类似于双髻鲨,但相较于双髻鲨,它们的嘴部则要宽大很多,身躯也更为粗壮。

此时的中美洲东岸尽管气候温和,在浅海生长着繁茂的海草,但这样的环境也是脆弱的,它们很容易灭绝。顺带一提,这个时代的海草其实是由陆生被子植物重新演化出的,而6000万年前的海草早已因为海洋污染和气候剧变而消失……

感谢发癫Nemo、冈瓦纳舌羊齿、秦风-无衣、铮-星之瑕和跑跑散人Dominnic兰对我的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