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谭在龙)公安部8月22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举措成效,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收缴非法枪爆等物品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的通告》有关精神。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亓希国在发布会上通报,近年来,公安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社会面非法枪爆物品大幅压减,持枪、爆炸犯罪案件连续大幅下降,2022年已降至历史最低,我国成为世界上枪爆暴力犯罪发案最低的国家之一。实践证明,严管严控枪爆物品、严打严治枪爆犯罪,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资料图】

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结合正在开展的夏季社会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新一轮为期三年的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枪爆违法犯罪的严打严治和对枪爆物品的严管严控态势。今年6月8日,公安部牵头召开了全国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视频部署会,对深入开展新一轮专项行动进行了专门动员部署,强力推动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谋划,勇于担当作为,迅速破获了一批涉枪涉爆案件,收缴了一批非法枪爆物品,消除了一批枪爆安全隐患,专项行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全国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6%。

围绕境内制贩、网上贩卖、境外走私三个重点,公安部门突出缉枪、治爆、净网三个战场,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挂牌督办70起重大枪爆案件,集中开展破案攻坚。今年以来,各地共查破枪爆案件1.3万起,打掉团伙37个,捣毁窝点258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万人。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了一批特大非法制贩枪爆物品案件。

公安机关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发动基层力量,对枪爆问题突出的农村地区、林区、牧区、五金加工、废旧厂房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进行滚动式排查。强化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动态查缉和社会面巡逻查控,全力收缴流散社会的非法枪爆物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边境一线和重点口岸堵截、查缉力度,督促寄递企业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今年以来,各地共收缴枪支4.3万支、子弹110万发、炸药25吨、雷管10.3万枚。

亓希国介绍,从近年来专项行动情况看,枪爆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枪爆案件总量仍然较大。经过历年持续打击整治,虽然持枪、爆炸暴力犯罪案件降至了历史新低,但每年查处的非法制贩枪爆物品犯罪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犯罪案件总量仍然较大,潜在安全隐患仍然较大。二是网络制贩仍较活跃。网上仍有不少参与人员,“互助”购买枪支配件及制爆原料,非法制作枪爆物品用于娱乐或寻求刺激。三是内外勾连仍较频繁。走私武器弹药案件反弹势头明显,近年来,少数境外人员和公司瞄准我境内五金加工成本低、工艺精的特点,大批量订购枪支配件,通过伪报方式走私出境,客观上催生一批地下窝点。四是合流问题仍然突出。大宗毒品走私贩运中多涉及枪支、爆炸物品,以枪护毒特征明显。与此同时,枪爆物品仍是暴恐分子极力获取的重要作案工具。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一轮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严打境内制贩。树立情报导侦理念,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升级打击技战法,突出重大案件深挖彻查,密切区域、部门、警种协作,力争做到打得主动、打得精准、打得彻底。

二是严查境外走私。强化“双边管、边境查、全国缴、境外追”措施,严防枪爆物品走私入出境。以在侦案件线索为切入点,加强国际执法合作,联合缉捕境内外在逃人员。

三是严控重点领域。压紧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平台治理,坚决铲除网上滋生蔓延土壤。加强寄递物流和货运行业安全监管,加大安检技术装备应用力度,彻底封堵非法流通渠道。

四是严格源头监管。加强对涉枪涉爆从业单位日常监管,严防发生“灯下黑”问题。加强对易制枪爆原材料的管控,建立完善制度措施,严防被非法获取利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