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7日,董平军、宋好学、彭格辉三个同乡青年验上了兵,在县武装部集合后,一起到了距家200多公里外的一座仓库当了兵。新兵下连,董平军在勤务连当文书,宋好学则被挑去给库首长当了公务员,彭格辉成了警卫排一名站岗值勤的战士。二十年后,他们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董平军的家在县城偏远的一个村子里,弟兄3人,他是老二。老大有出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到一个炼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董平军1982年高中毕业后,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中不溜,高考也没哥哥的水平,不一定有希望,也就没有上高三复习班,而是跟着一位邻居哥哥一起到了煤矿,矿井挖煤活重、累,也危险,可董平军却对此不在乎。
然而一年后,矿上突然发生一起透水事故,死了3个工友,这事闹地挺大,死者家属天天到矿上哭闹。事一出,董平军的母亲死活不让他在矿上干了,但是其他活又挣不到多少钱,就在家里晃荡着,父母商量着赶紧给他娶个媳妇,有个女人拴住他,也能让人放点心。可他看不上媒婆介绍的姑娘,正在和父母闹矛盾时,部队开始了征兵。
宋好学的家虽然在县城边,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拖着三个他们兄弟孩子艰难地过生活。没里没个男人撑着,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宋好学是家里老二孩子,哥哥小学没上完就回家跟着母亲种地,供他读完了初中。宋好学孝顺,看母亲和哥哥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地里刨食,分的工分少,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吃喝,他初中毕业后说啥也不去上学了。
然而母亲知道他学习成绩还行,在班是数前五名,就劝他继续上学,可宋好学觉得自己一个农村孩子,上学也没啥用,咋劝也不上。他想自己也应该为母亲减轻点负担,也就在家里一起干农活。
而彭格辉是公社干部的孩子,家里条件稍好些,但学习成绩一般。这孩子到了初二时,一段时间里不知犯了什么邪,不好好上课,竟和班里的两个男孩子偷偷溜出教室,跑到学校后面瓜家的草棚里,天天听老头讲三国演义,有时还帮着老头锄草、施肥什么的。
后来,班主任就把他们逃课的事给他爸说了,结果是彭格辉放学时间一回家,脾气暴躁的父亲把他按倒在地上,一顿胖揍,母亲越拦打得越狠。这之后,彭格辉竟记恨起班主任来,上学课倒是不逃了,但凡是班主任的语文课,他就在草纸上乱画,学习自然是一日千里,1980年,好不容易混到了初中毕业,无论如何也不去考高中。父母看儿子在社会上混,怕学坏,整天提心吊胆。
1983年9月底,武汉军区到县里征兵,董平军一听正好可以摆脱父母为他找媳妇的烦恼,就自己一声不吭报了名。
宋好学听到部队征兵的消息后,回家和母亲、大哥一说,都觉得这是个好的出路,就鼓励他去报名参军。
彭格辉的父亲第一时间听说部队征兵消息,尽管自己儿子身体偏瘦,担心过不了关,就开始托人做征兵环节的工作,为儿子当兵铺路。
过了国庆征兵开始,体检、政审,二十多天后,他们三人都验上了新兵,10月16日,他们三人和其他330多名新兵一起,乘坐武装部包的长途客车,到了200多公里外的总后33分部。
在分部新兵训练营,他们和其他地方一起来的800多名新兵一起,进行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开始后第一个月,他们领到10元的津贴,3个人虽然在不同的班里,但因体检时就认识了,自然交往比别人多。
新兵结束,他们三个人又一起被分配到了黄河北的一个油料仓库的勤务连。说来也怪,家境拮据但勤快有眼色的宋好学,一眼被机关挑中,下连没几天让到了库机关公务班,给首长当公务员。董平军成了连队的文书,为连首长服务,而彭格辉则被分到了警卫连站岗放哨,不久又调整到保管队,整天背记器材的名称、数量、存放位置等“三分四定”等内容。
没想到几天后,彭格辉就郁闷了。整天跟着助理员和班长学习器材管理的知识,一背起那密密麻麻的数据,脑袋就痛。自己上学时就不想学习,没想到到了部队,还要死记硬背,他不想干了。
休息的时候,他们三个人经常凑到一起,时间久了,董平军提议三个结拜成兄弟吧,结果一拍即合,宋好学学着桃园三结义的样子,认认真真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份结义书,三个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偷偷跑到没人的地方,对着一颗老柿子棵跪拜,一拜完赶紧跑回了连队。他们知道这样做不符合规定,但为了在陌生的环境里求个心里踏实,他们结成了“异姓兄弟”。
彭格辉上业务头痛的事,成了他们三个的心病,但董平军、宋好学一直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争取能立功、入党。为了帮助彭格辉,他们请来保管班班长,给班长送了一条烟,请他多带带,多向彭格辉传授工作方法和技巧。慢慢地,彭格辉的业务跟上了其他人。
过了两年,高中毕业的董平军考上了大连陆军学校,离开了仓库。五年后,宋好学转了志愿兵。
可到了第九个年头,他的一位亲戚在县建行当行长,父亲跑到部队让他转业,想让他回去进银行工作。父亲说当兵不能一辈子,但在银行可以干一辈子,进了银行,终生的饭碗就有了。
然而,宋好学却不想转业,他认为在部队干着挺好,但扭不过父母。而这时已从军校毕业的董平军,又分回了仓库,先是当了两年的排长,后成了军务参谋。董平军知道了宋好学的事情,就跑到分部汇报情况,帮助他提前转业回到了县里。
宋好学回去后不久果真进了银行,先给行长当司机。几年后,宋好学觉得开车没干头,看到搞银行业务是正事,就对考银行业务经理上了心,也就一门心思想着复习考试的事。
在那几年里,为了不影响妻子孩子休息,他常常早上4点多就起床,家里房子少,他就把厕所灯泡换成大的,把自己关在里面复习专业资料,上班后抽空就和业务经理们交流,三年后竟真的硬是考到了专业资格证书,之后转到了营业部工作。
没想到宋好学真的像好的名字一样,刻苦钻研银行业务知识,在营业部干了三年职员后,一步步成了副主任、主任。当了主任后,他的手下,211、985院校的毕业生有好几个。部下都很佩服他们主任,虽然后来自考了本科学历,但钻研精神强,业务上谁也超不过!
而这时,他的那位亲戚行长早已退休了十多年。
之后,支行调整各县行长,他平职调整到一个县行当了副行长。几年后,学得一手金融本事的他,竟放弃建行县行副行长的好位置,跳槽到一个新成立的民营银行竞争上了行长,拿着了不菲的年薪。
董平军在仓库当军务参谋后,后来到勤务连当连长,又任保管队副队长、队长,管理处处长,2006年跨大单位调整到一个干休所当了副所长。
而“三兄弟”中的彭格辉在仓库保管队工作了4年。平时,他在仓库收发器材,偶尔也外出押运器材,吃住都是货车车厢里,铺盖都放在器材厢上,专列到站他们才能下车休息,买菜买给养。他们一出去就是一个多月,十分的辛苦。
但是,彭格辉从小有点娇气,平时细小工作不主动,推一推动一动,仓库业务处、保管队和连队的领导和同志们对他的评价不高,义务兵干满后,他自己也不想转志愿兵,就回到了家乡。在父亲的帮助下,到当时效益好的化肥厂当了一名工人。
但好景不长,几年后化肥厂倒闭,彭格辉成了下岗工人。
让彭格辉没想到的,董平军和宋好学却不忘战友情,经常去看他,家里有困难也常伸把手,彭格辉的妻子十分感谢他们的战友情谊。
四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他们这些年里,隔一段时间就寻找机会聚一聚,平时也时常电话联系着。
他们说,四十年前一起经历的军营生活,让他们成了好兄弟,虽然四十年后有当副所长、行长的,但他们始终没有嫌弃下岗的彭格辉。
人生不长,有几个好兄弟,也是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