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杨一博清楚地记得,这是他第三次来贵州。第一次是2019年来剑河县参加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第二次也是来贵州采风,去毕节的百里杜鹃;这次是最深入的一次,走了好几个地方,印象深刻。“这次在侗寨倾听侗族大歌,以往的想象在实际中变得真实真切。还有那些鼓楼、风雨桥、木头民居,真是让人觉得到处都是艺术宝贝。”
杨一博在黔西化屋村采风。
在杨一博眼里,不管是苗族舞蹈还是侗族大歌,都以真诚打动人心。他认为,只有真诚的东西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推敲和考验。“一番考察和观摩,丰富了我的音乐语汇。到民族地区行走,到风光旖旎的苗乡侗寨采风,感觉非常的熨帖和舒适,而这种感觉是产生灵感的‘触发器’。”杨一博坦言,虽然听不懂侗族大歌的具体歌词,但从侗家人演唱的旋律和情景表演中,他能知道这是辛勤劳作,那是谈情说爱。没想到侗歌里还有戏剧的元素,侗寨里的生活情趣和热闹场景,在歌声和表演中如同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他被深深打动。
(资料图)
“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原先我对贵州民族歌舞的认知很模糊,这次走了几天,发现脑子一下子豁然开朗,灵感也在心底流动。”杨一博欣慰地说,上天给了我们音乐语言,在这里能感觉到文化土壤的丰润,能感受到歌声的穿透力,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福分。艺术家深入生活,与土地同欢乐,与人民共心跳,道理深刻又浅显。也惟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侗族大歌之所以是人类文化遗产,在于它的厚重悠远,真诚动人,这对我的创作启发很大。”
杨一博(左)与作曲家方石在丹寨万达小镇采风。
在黔西化屋村,杨一博指着对面的“大鹏展翅”悬崖景观说:“你看这些秀美惊奇的景色,是不是感觉行走在画里?或者说行走在旋律中?这么多的山,但现在是一马平川;食物有点辣,但辣得心头热乎乎的。在从江岜山看见‘生命树’,内心的震动无法形容,好多东西在脑子里回旋——苗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仅朴素宁静,而且高贵纯洁。”
一路行走,一路拍摄,随身携带的那部莱卡相机,成为杨一博记录贵州之美的工具。杨一博笑言,喜欢摄影的他算是音乐家里摄影技术好的,摄影爱好者里写歌写得好的。光影跟音乐一样,同样难让人产生审美体验,他把拍到的贵州美景、美食、美物发到朋友圈里,让朋友们分享这份惬意和乐趣。“我不走样地把那些照片传播出去,让朋友们能在真实记录中体验到光影里的贵州美感。”
杨一博(左一)与众名家在丹寨万达小镇采风。
2017年杨一博曾写过《乌江情》这首歌的曲子,但他却没到过乌江。这首歌他与词作家尹相涛合作,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创作前他查阅相关资料,想象乌江江两岸都是高高的山,勤劳的贵州人民就居住在乌江两岸,乌江成了贵州的象征。如今真正来到乌江边,感觉非常的实在、充盈。说着说着,杨一博轻唱起来:“乌江山峡哟,百里画廊。画中桃源哟,是我的家乡。沿河铺锦绣,武陵换新妆。都说这里的美哟,从江上流淌……”
贵州籍优秀女歌手杨西音子和杨一博是一个单位,近年来两人合作了好几回。他还跟贵州的词作家玉镯儿合作过,去年的合作童声歌曲《我看见》,被团中央少工委选中作为今年“六一”节的开场节目。其实他选歌词的时候没注意玉镯儿是贵州词作家,后来才知道原来贵州的词作家这么优秀。这次来贵州采风见到她,他感到很欣慰。
“我看见万里群山如笋尖”,杨一博记得有这么一句歌词是这样唱贵州的山。来贵州几次,才真正理解这句歌词的含义和美感。他表示,下一步他创作的作品,会写贵州的美感,写贵州的巨变,他向记者透露:词曲作家们都在悄悄铆劲了,交响乐、套曲、歌曲等,看来大家有得忙了。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尧
视觉/赵怡
编辑/曹雯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