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通讯员潘旺欣)最近,上海全市开始发放5000万元暑期清凉消费券,推动上海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当前形势下,上海该如何推进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20条措施?如何持续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8月8日,市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市政府参事、民建市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顾晓敏来到“市民与社会——参事之声”节目,围绕“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主题,与市民连线,倾听市民心声,阐述参事观点。
陈宏民、顾晓敏认为,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具有较大的提质增效空间。针对当下形势和市民们关心的问题,陈宏民、顾晓敏建议,应着力增强市民的消费意愿;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底蕴,突出上海的消费特色;可通过提升购物便利度满意度等方式,提升市民的消费体验,促进市民进行改善型消费;特别建议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特点和年轻人需求,在消费场景中融入休闲、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加大消费。
两名参事还围绕商圈业态功能提升,产品服务供给侧提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推动上海形象、上海文化、上海消费深入人心等,与市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