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是一座家校沟通的桥梁

是一场温情行走的教育


【资料图】

连日来,宜昌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家访活动,包括“千人访万家”、“精准家访,点亮微心愿”、暑期安全主题家访等,老师们翻山越岭、走家串户,架起家校沟通的“希望之桥。”

精准家访,将“微心愿”送到心坎上

“这是珍贵的礼物,我一定好好珍藏!” 长阳渔峡口镇枝柘坪小学五年级学生佩佩(化名)拿着老师送来的礼物,非常开心。这是该校组织“精准家访,点亮微心愿”的家访活动,以班级中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残疾学生、家庭突遭变故的学生为关爱对象,将微心愿送到家长、学生们的心坎上。

据了解,各班级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对班上学生进行了分类,把家访对象放在了“有困难”“有问题”“有异常”等方面,还重点关注了“家庭突遭变故”的学生。为了实现“点亮微心愿”的家访目的,各班对学生们的“微心愿”进行统计,同时了解家长们的“微心愿”,把有强烈家访意愿的家长列为重点家访对象。

“我的微心愿是一支好写的钢笔!”“我终于有课外书了!”“送你一双鞋,老师帮你系鞋带”……老师们经过精心准备,分十个小组奔赴七个行政村80多个家庭。翻山越岭,走家串户,不辞辛劳,老师们与家长们友好交谈,把相关法律知识传给了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同时对家长的想法、家庭情况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虽然无法改变孩子的家庭,但我会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一年级班主任梁牵表示,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能和他们一起坐下来聊聊,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难得,也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千人访万家,共同规划成长路径

一次次暖心的家访

一次次心灵相融

城区各学校也开展了家访活动:

宜昌市青岛路小学开展“千人访万家”活动,由全体党员教师带头,每名教师有针对性地走访2户学生家庭。

“孩子双休在家总离不开电子产品,我们该怎么办?”

“课外书籍偏偏不读老师推荐的,却总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小说,怎么劝都没有用。”

“孩子在学习上不仔细,还缺乏耐心,作为家长,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呢?”

面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种种困惑,家访教师指导其转变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规划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路径。

绿萝路小学立足关心学生假期安全、学习生活,通过线上视频和线下走访的形式,开展暑期“家访暖人心,育人不打烊”家访活动。

班主任每月至少2次以视频、微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实地走访时,重点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声音,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做好假期体育锻炼、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的计划,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电信诈骗、心理健康等安全宣传教育。

家校共育,实地走访9万家庭

全方位、全覆盖式的家访教育活动,让家访成为延伸学校教育的载体,让教育因家访更有温度。

记者了解到,此前宜昌市教育局印发《宜派优师强师德“九个一”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要开展一轮家校行动,持续开展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党员带头,把家访制度落实到每一名教师,每名教师有针对性地走访1至3户有特殊困难学生家庭,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意见建议,点亮成长微心愿、纾解身边小困难,加强关爱指导帮扶,办好暖心小事实事,凝练家访体会感悟。

“一个个故事是智慧的教育素材,

一次次走访是鲜活的师德案例。”

宜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访既成为家校共育的切口,也成了师德培育的抓手。通过走到最偏远的地方、深入最贫困的家庭,开展最真诚的交流、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全市300余所学校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实地走访9万余家庭,收集1.5万条意见建议,点亮2.6万余学生“微心愿”,办好实事暖心事件2万余件。

来源 | 三峡日报

记者 | 郑延

通讯员 | 张黎磊、覃黎明、刘晓

编辑 | 张向阳、实习生杨芷雯

转载须注明来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