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在云端舒展,碧水与蓝天映照。河南之南,信阳仿若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长卷,起笔于大别山间,落笔于长淮之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锁山峦 黄楚安 摄

远观这幅山水长卷,首先沉醉于葱茏的绿意之中,继而又被那点缀其中宝石蓝所吸引。信阳全市森林覆盖率42.28%,环境空气质量居全省第一,水资源丰富,拥有大、中、小水库1116座,其中,出山店水库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坝”。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美称;南湾湖被誉为“中原第一湖”。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如此信阳,怎不动人?走进细观,更有惊喜。这不仅仅是一座山水之城,更是一座青春之城,一座活力之城!

横跨淮水 王长礼 摄

遇见一座城,始于“颜值”,终于“内涵”。聚焦这幅山水长卷,“青春”元素更加动人。热情似火的青年营地、熠熠生辉的北湖江南、夜间流动的浉河两岸,房车、烧烤、露营,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信阳,与青春撞了个满怀!

汇聚青春力量,增添强劲动能。信阳成为广大青年朋友报效家乡、奋发图强的希望之城,更是成为众多青年人创业兴业、放飞梦想的青春之城。这座自山水中成长起来的城市,描绘着青春的色彩,已经成长为一座前景广阔的魅力之城。

小村晨曦 曾宪明 摄

大笔如椽,继续挥动。画山水信阳,群峰倒影山浮水;画红色信阳,岁月沧桑厚重间;画信阳儿女,豪情壮志勇向前;画人文信阳,豫风楚韵写诗篇……

信阳是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是将星璀璨的革命老区,是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是区位优越的交通枢纽,是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地,是前景广阔的未来之城……“青春”信阳,正朝着“两个更好”阔步迈进。

信阳“古”

信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子路问津、亡羊补牢、司马光砸缸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信阳;这里孕育了孙叔敖、黄歇、陈元光、马祖常、何景明等历史名人;当今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源于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这里出土了新中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它演奏的乐曲《东方红》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信阳民歌、皮影戏、花鼓戏等大别山民俗风情享誉神州大地。

山乡秋色 涂白松 摄

信阳“红”

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域,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党的重要建党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抗日的重要战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是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尤太忠等69位开国将军,留下了709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有30多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生命,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水韵黄昏 梁维国 摄

信阳“绿”

信阳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有5个县区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县、光山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信阳植物资源丰富,且野生植物兼具亚热带和暖温带杂处共生等优点。信阳盛产水稻、小麦、油茶、板栗、银杏等作物,粮食产量占全省近十分之一。信阳素有“中国毛尖之都”之称,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牌价值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文化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8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13万人,辖八县两区,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头”桂冠。(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袁野 /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