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磊


(资料图片)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保障目标实现,《工作方案》聚焦消费、供给、产业链、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7项工作举措。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汽车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约10%,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565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产销量实现同比稳步提升。分季度看,一季度,整体车市处于负增长状态;4月以来,在同期低基数影响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市场持续好转,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为最大化发挥汽车行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本次《工作方案》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行业发展目标:2023年汽车销量力争实现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2024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汽车行业今明两年目标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渗透率快速提升。今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达到%,市场规模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汽车作为出口“新三样”产品之一,是促进我国优势产业出口、支撑贸易向好的关键。鉴于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一些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经营仍有诸多挑战。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通过消费端发力来促进生产端的技术迭代和升级,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仍需政策支持。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出台实施多项促汽车消费政策,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在实施首月便减征71亿元,减征车辆达万辆,有效促进了汽车消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推出补贴优惠,如深圳、沈阳、杭州、济南、南京等地近日开始发放新一轮购车补贴。

在经历全产业链转型、价格大战之后,汽车行业正加速变革。未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汽车产销量有望保持良性增长。

金融促产业稳增长

汽车行业稳增长既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金融的资金支持。大力支持汽车行业发展是金融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搭建多层次融资渠道,满足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发挥产品优势,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投融协同”的综合金融服务,促进产融合作。探索以“贷款+外部直投”形式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更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用好发债融资补贴项目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为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加强关键领域研发、加速成果转化和扩充产能提供资金保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巩固国际竞争优势。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汽车消费。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开展线上贷款产品创新,采用数字化新型风控手段,提升客户流程体验,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深化与汽车品牌合作,围绕销售网络开展汽车金融服务。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历史数据、行业经验、市场情况等因素,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科学厘定汽车保险费率。支持车企设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为汽车消费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便利度。

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发挥境外金融机构区位优势,为企业境外生产和销售提供包括国别风险预警、国际结算、汽车消费金融等服务,支持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客群。指导企业基于“风险中性”原则开展远期结售汇等汇率避险业务,降低汇率风险敞口。主动为企业提供涵盖人民币贸易融资、结算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提高跨境人民币使用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开展保单融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优质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企业发行、托管和资金使用等环节提供便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