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

这些你知道吗?


(相关资料图)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处暑后的15天,即在阳历每年9月7日到9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开始。白露节气是夏、秋转换的关键节点,这个时候秋意渐浓,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施展影响,秋雨天凉,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民间有“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的谚语。

壹 节气物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霜,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随着凉意渐起,也引起了古代诗人的感怀。诗经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咏,唐代诗人杜甫也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名句。

白露有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第一候鸿雁来,此时天气明显转凉,北方的大雁成群结队飞往南方准备过冬,因此也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的说法。第二候玄鸟归,这时燕子会开始南迁,飞到南方或飞到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去过冬,只有少数燕子会在我国南方栖息。第三候群鸟养羞,《礼记》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羞”同“馐”,就是粮食、美食。此时群鸟都要储备好粮食,做好过冬准备。

贰 白露农事

白露时节既是收获的时节,也是农忙的时节。白露当日的天气情况也预示着收成的好坏。上海地区各地普遍都有白露日忌雨的说法,民谚称“白露日雨,皆为荒歉之应”“白露日雨,到一处,坏一处。”意思是白露这天如果下雨,预示今年收成不好,下到雨的蔬菜,到一处坏一处。

滨海地区的人们还有不一样的烦恼。清光绪《南汇县志》卷十二记载:“海滨八九月间大风雨,曰风潮。风潮所过,花稻之早者减收,其晚者只存空茎。农家占验云‘白露看花,秋看稻’,屡试屡验。”同是滨海的金山地区对这种风潮天气,体认更深,明正德《金山卫志》指出,“凡海潮溢,皆此风为之。每一二岁或四五岁一作,必在初秋。过白露,虽作,不甚猛矣。”这种风潮天气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台风天气,虽然古人认为初秋的台风比白露的台风更猛烈,但是白露前后正值粮食成熟的季节,如果遇到台风,农事生产上将损失严重,“时田禾初穗,木绵、大小豆初垂熟,遭是则岁大饥,海人最患苦之。”崇明地区称白露前后的风暴潮为“白露暴”,其特点就是“为害棉谷也大”。直至今日,八九月间上海沿海地区如果遇到台风天气,仍是农业生产上的大敌。

叁 节气习俗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引《荆楚记》记载,“是月(八月)初十日,以朱砂点小儿额上,为之天炙,以厌疾也。”这种“天灸”的传统,在上海地区演变为白露日的“天炙”。嘉靖《上海县志》记载,“八月朔,收露水磨墨,点小儿额,谓之‘天灸’”。即是用露水磨墨,将墨水点在小孩的额头,就能祛除百病。上海地区白露时家中如有孕妇,会在这天清晨割一些苦草并储藏起来,即将临盆前给孕妇煎汤,以保证其顺利生产。

肆 节气寄语

白露时节,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由于温度降低,水汽会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水珠,进而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就是“白露为霜”。白露具有清洁、纯净的含义,所以古人常以露水为饮,清洁肺腑、纯净身心。“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让我们一同保持内心的高洁,清爽行事、干净做人,涵养清风正气,永葆清廉本色,让清廉之律常驻心中。

此外,白露时节也是菱角的成熟季。

菱角是不少金山人喜欢的美食。一大早,漕泾镇东海村村民潘老伯在自家的池塘里采摘新鲜菱角。捞起菱盘,一个个嫩绿色的菱角挂满菱茎。将成熟的菱角摘下后,潘老伯便迅速将菱盘放回水中,让它继续生长。

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的菱角装满了大盆。

除了直接吃,将嫩菱角的果仁剥出后,简单炒制一下,味道也是一绝。而对于老菱角而言,洗净后水煮才是最佳吃法。熟透后的菱角不仅带有水生植物的野气清香,口感也更加粉糯甘甜。

部分资料:廉洁上海(文字:金山区文旅局,制作:金山区纪委监委)

记者 | 戚静伟 唐屹超 原晨瑜(见习)

通讯员 | 陈杰

摄影 | 杨阳

编辑 | 沈彦菲

责编 | 沈彦菲 陈薇婷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