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邦股份(60318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资料图】

公司深耕精细化工行业,主要从事染料及农药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染料及农药业务均从原材料采购开始,通过自有装备生产各类染料、染料中间体、农药、农药中间体,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按市场需求和订单落实生产。公司采取直销的方式面对市场独立销售,具有完整的销售业务管理体系。公司客户按照其采购公司产品的用途分为生产型客户和贸易型客户,按照销售地区分为内销和外销,国内主要以向贸易型客户销售为主,向生产型客户销售为辅的模式,国外主要销售给贸易型客户。

染料行业:

2023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下行,俄乌冲突持续、欧美国家通货膨胀、大国博弈加剧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加速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外终端消费市场恢复不及预期,我国印染行业总体平稳,承压运行。生产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居民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纺织服装终端消费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内生动力有所恢复,印染行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印染布产量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印染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1-6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269.64亿米,同比增长1.66%。销售方面,受美国对棉制品加速“去中国化”及经济下行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体终端需求整体下降,产品销量及价格承压,尤其出口单价下降较为明显,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2023年1-6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4.34%。生产企业运行质效方面,下游需求不足而企业生产成本相对高企,主要产品出现量价齐跌,生产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延续下滑态势,企业经营承压明显,2023年1-6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24.23%。展望全年,行业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外部需求收缩、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等风险因素依然较多,行业企稳向好的基础仍待巩固。染料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当前行业发展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前提下,作为传统染料企业,公司将审时度势,加速调整经营模式,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核心优势,巩固市场地位,促进企业自身和全行业良性发展。

农药行业:

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近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重塑的全球能源与供应链格局不断地影响着国际农药市场的走势与发展。报告期内,国内农药市场受宏观经济、农药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农化市场渠道库存高企,库存消化缓慢、需求不佳,原药价格急剧下跌,成交量低迷,整个农药行业承压前行。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5月的农药销量下降了17.5%,销售收入下降了27.34%。农药产品销售价格倒挂、出口订单推迟等因素成为上半年农药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至二季度末,市场有逐步回暖迹象,部分产品价格出现触底反弹。行业内认为,下半年市场好转的决定因素为整体市场去库存顺利,价格企稳和产业链完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和出口国,其农药需求受到全球粮食需求的影响,具备刚性需求属性。预计随着未来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我国农药出口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毒品种,发展绿色、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将持续下滑,但产品结构将优化,低毒、微毒品种占比将提升。农药生产企业要在行业结构调整中保持优势,必须修炼内功,积极开拓市场,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复杂,俄乌冲突持续及美联储加息制约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全球产业链恢复缓慢、核心经济体通胀居高难下、货币政策紧缩和金融条件收缩等因素将作用于全年,使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服务业修复顺风和全球对制造业产品需求下降的逆风叠加影响的特殊时期,整体经济发展面临向上修复动能不足和行业周期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作为化工制造业,企业经营面临需求疲弱、贸易环境复杂、生产成本高企等多重压力与挑战。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经营压力较大等风险挑战,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确保企业稳步运行。对外,立足市场,通过国内外行业展会积极拓展客户市场,增进行业交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美誉度。对内,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优化人员、资产等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企业日常稳定经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876.20万元,同比下降25.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550.04万元,同比下降102.36%。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根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资产结构,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外部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风险因素

1、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价格下跌风险。

报告期内,受下游需求、行业竞争、市场供给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给企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产品价格受行业发展状况、产品结构、产能利用率、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如果未来公司的经营规模、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动,或者行业竞争加剧,将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等变化,从而对公司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高度关注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销售策略,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应对。

2、安全环保风险。

绿色环保、安全健康是公司追求的长期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安全环保治理日趋严格,新的标准、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安全环保整治呈高压态势,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外部突发的安全环保等事件致使公司面临不稳定的生产环境,公司将加大安全环保技术研发和设施投入,加强现场管理,落实本质安全主体责任,贯彻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的理念,尽量减少安全环保带来的风险。

3、成本升高的风险。

原油价格造成化工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环保治理和运行费用逐年增加抬高产品生产成本,员工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挤压利润空间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与成本管理,予以积极应对。

4、国际贸易风险。

公司出口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约25%。由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汇兑损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国际贸易受政治、经济等事件影响,关税和各种贸易壁垒会对公司进出口业务造成影响。

5、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化工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公司所处的染料及农药业务最终应用于纺织印染业、农业等国民生产领域。因此公司生产经营受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行业政策调控影响较大。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势态,紧跟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公司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应对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打造了“原材料-中间体-商品”的纵向一体化线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利用基础化工原料合成生产染料中间体,并用于蒽醌结构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生产。公司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关键中间体均是自产自用,具有完整的产品链自我配套体系,而国内外与公司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关键中间体主要依靠市场采购,与这些企业相比,公司在产品生产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2、品牌优势

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实践经验,打造了“亚邦”牌蒽醌结构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亚邦”产品以其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全方位的专业售后服务享誉业界,产品赢得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亚邦”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亚邦牌”分散染料被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名牌产品”,被长三角优秀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长三角地区优秀品牌”。公司历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分散蓝60、分散红60、还原蓝4等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品牌优势日益彰显,为公司不断拓展国际化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3、技术研发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技术创新是公司立足之本。公司不断引进和积累业内领先的技术研发力量,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公司借助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蒽醌型染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承担多项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省成果转化项目。依靠企业内部科技人员,遵循“节能减排、资源共享”的理念,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从工艺设计、公用工程、设备设计到产业化生产技术坚持绿色环保,从源头削减污染。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结合自有技术再研发,使现有装置及新建装置的工艺技术都能位居同行业先进水平,形成难以复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4、安全环保优势

随着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公司集中力量全面进行安全、环保提标改造,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公司高度重视环保治理,是国家染料工业废水治理标准起草单位。公司在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持续在废酸综合利用、废气粉尘治理、废水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组织研发了多项新环保技术,突破了关键中间体的废水治理技术,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三废”排放。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高危工艺自动化提升改造,全面搭建生产基地安全信息化平台,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企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