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记者王晓冬)8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责权清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方案》要求避免出现计划手术医师与实际手术医师不一致的情况,保障手术过程中主要术者(含第一助手)和麻醉医师全程在场。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开展“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子计划。
国家卫健委指出,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开展的手术种类中位数和手术例次数快速增长,手术方法也不断改良,手术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包括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在内的负性事件发生率在少数医疗机构呈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强手术管理对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指出,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监测指标包括: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主动保温率、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住院手术患者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8方面内容。
《方案》行动目标是到2025年末,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负性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下降,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不高于7.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一步降低,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方案》提出,推动医疗机构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手术室使用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手术室排台,提高手术室资源分配合理性,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逐步扩大日间手术服务范围。探索建立机构内手术质量安全数据库,重点关注并降低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手术不良事件。
《方案》从术前、术中、术后风险管理和系统持续改进等4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一是以科学评估为抓手,加强术前风险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围绕手术风险、手术人员能力、患者风险加强评估与管理,科学制定手术方案并做好术前准备,尽可能的降低手术风险。二是以强化手术核查为基础,严格术中风险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围绕手术设备和设施、手术人员及环节、患者与手术过程等核心要素和环节加强核对核查,防止出现差错,保障手术安全。三是以精细管理为保障,强化术后风险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术后转运衔接、即时评估、恢复管理、出院指导等方面工作,尽可能消除术后安全隐患,保障患者术后康复。四是以优化机制为手段,实现系统持续改进。指导医疗机构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手术安全持续改进机制,从系统管理层面保障手术安全。
《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2023年8月)、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5年9月)、总结阶段(2025年10月-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