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正经历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双重变迁,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相互交织,有利有弊。”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培安告诉记者。据阿里研究院于2020年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消费金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9%,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消费潜力不容小觑。研究表明,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有利于扭转老年群体“重储蓄、轻消费”理念,增加消费规模而减少储蓄,拉动整体市场经济增长。△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培安。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贾宁 摄“人类的数字化进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仅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也有助于老年人群通过互联网快速融入社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心理焦虑等。”在王培安看来,消除老年数字鸿沟不仅有助于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能给我国的人力资本、数字素养、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快速的数字化进程也给很多老年人群带来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对老年人群的出行、消费、就医等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规模达到1.28亿,占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的45.9%。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需要‘适老化’改造。”王培安认为,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数字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适合老年群体的数字化产品研发,同时智能手机APP要推出适老化版本,如简化版的手机银行、聊天软件、视频软件、音频软件、出行软件、支付软件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3099万人没有上过学,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7%,小学文化的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46.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不到4%。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王培安建议,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各类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及志愿活动组织开设老年数字素养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和帮扶,以减少教育水平对老年人口数字化进程的制约。“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也在衰退,容易遗忘学过的东西。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展开经验交流、互助帮扶,利用好老年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让老年人体会到其便利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王培安认为,要吸纳一些对数字产品、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操作熟练、参与度高、参与意愿强的老年群体加入助老志愿者团队,便于增强老年群体对于掌握新技术、新科技、新知识的信心与决心,也更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王培安还建议,在社区及村镇开展“独居老人智能服务”支援服务站,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为独居老年人开展专业的技术助老服务;定期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就独居老年人使用“基层智能助老”服务的成效,调查服务使用情况及困难,加强独居老年人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动员社区、村镇、各级各类学校协助独居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独居老年人的智能生活主题活动。“不让任何人在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掉队。”正如王培安所说,“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下,我们要想方设法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走出‘数字困境’,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方便、快捷与高效。”记者:李敏杰摄影:贾宁编辑:莫愁审核:周佳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