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正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要重点推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产业碳减排工作,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预测,在常规情景下,我国合成氨、甲醇总量仍趋于增长态势,到2030年,碳排放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49亿吨和3.02亿吨。
(相关资料图)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说,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一要理性看待市场变化,合理控制新增产能。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动能。要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如超大型煤气化炉、废锅/半废锅煤气化炉、高效催化剂、高效机泵等。
三要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短期内,行业仍要以节能降碳为要务;中长期的重点在于能源转型。近段时间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绿氢、绿氨、绿醇项目规划,氮肥甲醇行业少数头部企业也在尝试新能源与现有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
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链补链。当前氮肥和甲醇市场低迷,氮肥行业强化新型增效肥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甲醇和合成氨行业则要依托产业优势,开发碳一化工产业链,加大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品等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领域,构建化工多联产。
五要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氮肥和甲醇生产企业要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任务,对本企业的生产和配套、辅助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不留任何死角。
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甲醇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2023氮肥甲醇行业发展需求分析 氮肥甲醇市场有多大?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一方面, 2022年氮肥总量触底回升。自2016年开始,在能耗“双控”、安全环保管控、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合成氨、尿素产能逐年下降,下降趋势在2020年和2021年有所减缓,2022年出现转折。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由减转增,达6760万吨,增幅为3%;尿素产能6554万吨,微降0.3%。合成氨连续三年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左右;尿素产能利用率提高至87.9%,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合成氨、尿素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得氮肥供应保持增长,2022年我国氮肥产量4134.5万吨(折纯氮),比上年增长2.7%。
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增至3650万吨,比上年增加11.2%,占总产能的54%,产能利用率高达95.7%。与此同时,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降至1372万吨,比上年减少14.2%,在总产能中的占比降至20.3%,产能利用率不足84%。
此外,氮肥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农用消费增长较大。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氮肥表观消费量3642.2万吨(折纯),比上年增长8.2%;尿素表观消费量5478.9万吨(实物),比上年增长8.7%。氮肥消费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得益于粮食价格上涨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
甲醇经济前景广阔,就技术储备而言,目前已经解决了燃烧特性、排放特性、毒性以及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特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经过了多年的技术验证,氮肥甲醇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
目前,我国煤制甲醇技术、关键设备、催化剂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的节能降碳完全具备技术条件。绿色低碳甲醇可通过利用工业副产氢气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重碳排放地区二氧化碳捕集相结合来制备。现代煤化工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耦合,每生产1吨甲醇可以消纳约900公斤二氧化碳,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每制备1吨绿色甲醇可综合消纳1.4吨二氧化碳。
目前氮肥甲醇已经解决了燃烧特性、排放特性、毒性以及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特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经过了多年的技术验证,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
从当前的供需结构来看,国内甲醇产能已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受甲醇原料高成本状态或将持续的影响,2023年国内新增甲醇产能能否按计划投产还有待观察,且投产也多集中在下半年,这将对2023年上半年的甲醇市场形成有利支撑。
2023年我国甲醇产能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2023年我国新增甲醇产能或在490万吨左右,届时国内甲醇总产能将达到11800万吨,同比增幅降至4.4%。目前新投产的煤制甲醇装置明显减少,主要是受“双碳”目标推进以及煤化工项目高投资成本影响。新产能未来能否有效转换成实际产能,还需关注“十四五”规划在新型煤化工方向的政策指导,以及环保、煤炭政策的变化。
氮肥甲醇行业报告在大量的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氮肥甲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氮肥甲醇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更多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