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百万平方千米的流域溯源而上,穿过高山、森林、峡谷,越过草甸、沼泽、湖泊,便会发现壮阔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一处——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三江源离我们生活的城市看似遥远,但身处下游的我们掬起的每一捧水,也许就有一部分来自三江源头,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真实地影响到这片高原土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30年来,杨欣专注的,就是三江源生态环境问题。年过六旬的杨欣从小在长江边玩大,这条长达6300多公里的“世界第三大河”流淌过他的童年、青春和白发,与他的人生相互缠绕。
1995年,杨欣创建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简称绿色江河),开始以民间力量开展长江源地区环境生态保护工作。28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支持绿色江河各个项目。
这条路上,有千千万万个人和杨欣一起前行,但有一个人,让他一直牵挂感动,也一直催他向前。这个人从未露面,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是男还是女,从事何种职业?杨欣都不知道,只知道从2000年起,这个人的捐款就从贵州而来,一开始每月10元到20元,再到每月30元,23年来从未间断。汇款单上,只留下一个名字:“盼江绿”。这让杨欣等人十分感动:他是做事的,只有真心热爱长江,才能有这样的坚持。
▲8月27日,上海,杨欣站在长江入海口处
8月30日,杨欣告诉红星新闻,自己并非没有想过寻找“盼江绿”,但苦于没有线索无从着手。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寻找“盼江绿”,能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找到对方。他还期待,这次寻找可以唤醒更多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动,涌现出更多的“盼江绿”来关注长江,参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30年的坚守:
“保护长江第一人”从未想过退缩,还在路上
1986年,年仅23岁的杨欣以会计身份加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参与首次“长江漂流”。在那次漂流中,他第一次在长江源看到了冰川。
此后,杨欣曾多次进入长江源地区考察和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令人无法忽视的生态问题:藏羚羊惨遭猎杀、草场退化、冰川消融、垃圾污染……
▲杨欣与志愿者在长江源考察
上世纪90年代,青海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独自一人与18名偷猎者展开枪战,中弹牺牲。零下40℃的低温把他凝固成一尊保持推弹射击姿势的雕塑,身边是缴获的近2000张藏羚羊皮。
听闻索南达杰的事迹后,杨欣与长江源多年的牵绊被拧成了一股绳,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做点什么。
1995年,杨欣创建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绿色江河以推动和组织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进中国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争取实现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其主要任务是:在长江上游地区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组织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国内外环保团体及环保志愿者等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系列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促进其实施等。
1996年,一支由科学家、记者、环保志愿者组成的考察队进入长江源地区,披露这里的盗猎和生态问题,引起全国关注。同时,杨欣写了一本《长江魂》,奔走各个城市进行义卖,就这样筹措了我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建站经费。保护站建成后,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推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进程。而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2011年,杨欣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正源沱沱河建立中国民间第二个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推动长江源生态保护以及垃圾回收,并在政府支持下,建立“青藏绿色驿站”“川藏绿色驿站”“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长江主题邮局”等12个站点,开展长江源冰川退化监测、保护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开展长江第一峡谷——烟瘴挂生物多样性调查、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线型垃圾回收……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与长江龙雕塑
绿色江河成立至今28年,仍在不断推动解决我国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长江源头和每一条支流都牵动着杨欣,时至今日,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胡子花白的老男孩,从一个探险家变成了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者、长江守护者,他也被许多人称为“保护长江第一人”。
绿色江河在长江源建立起了13个保护站,除了一个交给了可可西里保护区,其余12个都是绿色江河在运转。
当被问到是否有过倦怠感的时候,杨欣的回答是“从未”。杨欣从未想过退缩,有些事情并不是非他不可,但他把它变成了非做不可,包括寻找“盼江绿”。
23年的感动:
神秘人“盼江绿”,坚持每月捐款从未露面
“盼江绿”到底是谁?成为杨欣多年来想要解开的秘密。
第一次知道“盼江绿”,是2000年5月14日。那天,绿色江河收到一张1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从贵阳而来,汇款人地址来自邮局,姓名一栏写着:“盼江绿”。
▲2000年5月14日,“盼江绿”的第一张汇款单
在留言处,“盼江绿”这样写道:“5月14日是母亲节,我觉得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感谢你们为母亲所做的奉献,我将一如既往支持你们工作。”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一开始,杨欣等人并没太在意,毕竟匿名捐赠者众多,“盼江绿”并无特别之处。等他们再次注意到时,“盼江绿”已持续捐赠了一段时间,金额是每月10元。
“一般的人捐赠会一两次或几次,但很少有人一直持续。”杨欣说,他当时想着把此人的捐款单全部复印下来,看看对方可以捐多长时间。“我想他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不然不会每次只捐赠十元,但即便他收入有限,也要捐赠,确实令人感动。”
让杨欣意外又感动的是,从2000年开始,“盼江绿”每年捐赠从未落下,金额从每月捐10元,到2009年开始每月20元,2011年开始每月捐30元,至今未变。
捐款方式也在变,一开始是银行的手写汇款单,后来变成打印的汇款单、电汇单,再到后来邮局的转款。
唯一不变的,是如约而至的捐赠和署名:“盼江绿”。
▲2000年-2023年,“盼江绿”的部分汇款单
“盼江绿”到底是谁?杨欣一直挂在心中,也想过如何寻找,但他只知道“盼江绿”在贵阳,除此之外别无线索,这样寻找无疑是大海捞针。
“只有一次,他在捐款的时候给绿色江河的公共邮箱发了一个邮件,说今年捐款已经汇出来了,请查收一下。”杨欣说,“我得知后,赶快回了一封信,在感谢之余,给他介绍了绿色江河的工作和成绩,也邀请他到保护站去看一看。我想给他说,这些保护站的建立,也有他的一份爱心在里面。”
但回信如石牛入海,自那以后,“盼江绿”再没有发过邮件。不过,“盼江绿”的关注并未因此中断。杨欣说,绿色江河办公室搬了几次,每次有新的地址,“盼江绿”都知道,汇款都是汇到新的地址,有时候还会写一句:“上个月忘记汇款了,这次补上。”
23年来,“盼江绿”就这样一直默默关注、支持着杨欣和绿色江河。
这些小的细节,让杨欣等人温暖又感动,在无力时想到这些,又挺起腰板,继续前行。有时候,杨欣自己也成了“盼江绿”。他说,自己的摄影作品化名也经常用“盼江绿”这个名字。
在杨欣看来,没有人能参与完所有的公益,但总会有人参与。他们在,前行的力量就在。
寻找“盼江绿”:
你是谁?你在哪儿?致敬千千万万个“盼江绿”
杨欣在许多采访和演讲中提起,让自己最感动的,不是捐赠最多的,而是捐赠持续时间最长、从未谋面的“盼江绿”。
▲8月27日,上海长江11号邮局外,杨欣讲述寻找“盼江绿”心路
夜深人静时,杨欣总会想到“盼江绿”。在最近一次演讲后,他寻找“盼江绿”的念头又开始蔓延。但另一个念头也会浮现脑海:既然23年都不愿意现身,“盼江绿”可能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只想默默无闻做这个事。
后来,杨欣还是给了自己一个新命题:寻找“盼江绿”。
在杨欣看来,“盼江绿”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代表着公益事业背后经年累月默默支持的人们,“我们带领公益事业往前走,而在背后推动的是无数个“盼江绿”,这是他们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
寻找“盼江绿”,就是唤醒更多人的生态环境意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绿色江河,知道“盼江绿”持续从自己微薄收入中拿出部分进行公益支持,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23年。
此外,杨欣还想让大家知道,正是这些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力量,成为自己和同行者坚持下去的动力,希望通过这次寻找,能涌现出更多的“盼江绿”,一起携手前行,关注长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团队得知此事后,迅速响应,联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汇款单首发地媒体《贵州都市报》及长江沿线媒体,在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前夕发起一个特别行动“寻找盼江绿”,找到TA,致敬TA,致敬中国千千万万个“盼江绿”。
▲海报
此举让杨欣感动不已。他说,环保工作是多元的,绿色江河走过28年,如今志愿者超过三千人,这些志愿者参与公益环保的方式是多元的,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其中不乏明星大腕等,社会中有千千万万种“盼江绿”,希望大家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进来,为环保、慈善做更多的贡献,让更多的人成为“盼江绿”。
寻找“盼江绿”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不止于此。
杨欣说,能找到他当然很好,如果找不到,寻找“盼江绿”也是向社会展现的一次过程,让更多人知道“盼江绿”,成为“盼江绿”。
“如果找到了,见面了,您会说些什么?”记者问。
杨欣想了想,表情严肃起来:“致谢的同时,我会诚挚邀请TA有时间一定到保护站去看看,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盼江绿’一样的支持者,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才有了这么多的成绩。”
说这话时,杨欣仿佛又回到了高原上,云层散开,显露出天空和雪山,夕阳静悬在西边,阳光照耀着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江河。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