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都在不断追求进步,小时候很希望出国交流,训练自我独立,因此很努力读书,有机会去了法国交流。回到香港后,曾有三个月的工作经历,可是认为不适合自己。看着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夜景,一直心想:“香港那么美,怎么好像没有我的一席之地呢?”


(资料图)

一次机缘巧合下,经朋友介绍,我与李尚仁博士首次会面,一见如故,聊了很久。可能我们都是追求思维进步的人,喜欢哲学交流,我便大胆与他谈起了远大目标。他不但没有泼我冷水,反而告诉我他会全力支持我,他会协助我解决中间的困难,行得更快!

我认为领袖除了带领方向,亦要从中给予独立、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学习、成长。我非常看好保险行业,不仅仅是因为李尚仁博士是香港保险业的领军人物,“行业前景、职场空间、自我价值”也是我选择从事这一行业的重要参考标准。

首先,大到国家,小到公司、家庭、个人都需要做风险管理,长盛不衰的市场需求就决定了保险是一个日不落的行业。其次,保险行业有着自由的工作氛围,没有办公室政治,只拿成绩说话,行业人均收入普遍较高。最后,在我看来能够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精神满足,在这个过程中的去锻炼换位思考、各方协调、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提升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团队管理的能力,这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在职场快速获得成长。

伴随保险业主流客群的迁移,尤其是80后、90后乃至00后逐渐成长为保险业新一代的主流客群,其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更成熟的消费理念,都倒逼保险顾问为其提供更加客观理性、有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保险产品咨询规划服务,而非过往情感绑架式的强势推销。

在我看来,保险顾问和医生问诊开药的工作模式差不多,在推荐产品之前要先了解客户的收入构成、支出构成、家庭结构等,做好客户画像、精准定位需求,并且用专业能力做财务需求分析,在客户关系管理环节解决信任问题,最终提供给他一个定制的金融方案。

在获取客户和关系管理环节解决信任问题,这是十分关键的。信任是一切生意的起点,我们做的都是客户隐私的东西,从最基础的健康信息到更高层的财务规划,如果不信任,你只能满足客户的最低层需求。只有信任,可以成交,但很难获得高口碑,想要获得高口碑就需要“深度服务”。很多保险顾问透支完信用之后,离开这个行业,让客户对行业的印象减分。

在保险行业,信任度靠什么?时间。这是一个要坚持、沉淀的行业,时间越久,你跟客户之间的信任就会越深厚。专业度要靠理论学习加实践的优化。满意度包括什么?情绪的响应,满足客户的情绪价值。保险商业成交是信任度、专业度和满意度的增强回路,它是一个闭环。

另外,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人脉变现、人品变现、勤奋变现,前期不论是知识储备,还是为人处事的方式,储备到一定程度就能转化为今天的成绩。

对于寻找客户,很多新人担心因为“被拒绝、被不信任”而望而却步,我却一直认为客户是无处不在的。我会建议新人先从自己的兴趣开始,在兴趣圈子里先认识新朋友,慢慢付出时间建立关系,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保险顾问身份就可以了。

例如我有很多客户都是来自美容院,因为我每个月定期都会去美容院,每次都与不同的人聊天,与她们分享我工作上的趣事及理念。逐渐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想看到别人成功的,她们都很想见到我成功而选择相信我。

至于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可让客户转介绍更多他们的朋友给我们。我会一直紧贴客户每一个阶段的需要,为他们确立更适合的保障及目标。这方面与“服务”有很大关系,我一直都紧记:“做好每一位客户的保障,用心服务,致力提升自己行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在团队管理上,管理有三个元素「时间、能量、价值观」,团队同事定下了目标,时间是否真的放在目标实现上?例如定下了目标MDRT,可是没有安排三成时间寻找新客源,亦没有固定学习、遵守约定的话,他所说的目标未必是心里想的目标。

而“能量”是他放精力、心思在哪里?既然想做 MDRT,那是要把心思研究如何进步、每天持续学习等等......

最后是“价值观”,除了在行业里实现个人的目标,还期望为客户、团队、行业带来什么正面影响?例如我们经常说“一年保险,三年人”,主要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接触不同的人,待人接物、处事态度、为人胸襟格局,都会有正面作用。若然能够团结一班相近价值观的人,建立团队便容易产生协同效应、气氛及理念。

踏入保险业第五个年头,我认为自己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保险业,每天都有新挑战,我承诺客户做好每一次跟进服务,为客户带来价值。亦承诺每一位相信我而加入我团队的同事,为他们带来事业、生活质素的提升。幸运的是我已连续获得五年百万圆桌会会员资格,非常感谢支持我的每一位客户。

而今年,我和我团队会挑战第一个团队目标「6M50」,指的是 6 Million 50 Members。如果能从零开始做到这个目标,很大机会可挑战堪称业界奥斯卡奖项「DYMA(Distinguished Young Manager Award) 」。

推荐内容